上世纪70年代,容国团拿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人在世界级比赛中实现了乒乓球金牌零的突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乒乓球迅速在全国热起来。
紧接着,一批年轻的乒乓高手应运而生,出现了庄则栋、徐以升、李芙蓉、张雪玲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庄则栋,连续三届世乒赛单打冠军,他出色的球技表现使乒乓球在全国更加热起来,他对美国乒乓球队队员互赠礼物的行为显现出了中国人的大国风范。
这一举动被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周总理和毛主席深深地看重,及时发出了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的要求。同样,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欣然同意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一事件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是我国进入联合国走向国际大舞台的重大契机,小小乒乓球推动了地球的转动可谓小球推动了大球。
记得那时,毛主席周总理挥拍在乒乓球案的照片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和刊物上。于是,乒乓球在全国广大群众中更加广泛的开展开来,也正是这时,大家自然而然的把乒乓球称之为国球。
从那时起,屈指一数,乒乓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辉煌了近五十年。五十年,半个世纪啊!真了不起。这近五十年,乒乓健儿为国争得了无数的金牌和荣誉,当然国家在乒乓球方面的投入也有目共睹,可谓重中之重,如果在重大比赛中不是包揽和全拿,就会是全国人民寒心,应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会伤全国人民的心。
但是,乒乓球既然被称为国球我们就不能太小家子气,只想到包揽全拿,这样长时间的包揽全拿,不但不利于这运动在全世界在奥运会上的发展,许多有识之士已大胆的发出感慨之言“乒乓球这项由英国人发明的运动,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很可能要断送在我们中国人的手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已有消息灵通人士说,下届奥运会很可能只保留团体赛,再不设男女单打和双打,因为打来打去都是中国人,干脆你们回家玩去吧。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了成了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了。
我们曾记得七十年代初,乒乓球刚刚称为国球时,曾有这样响亮的口号,叫做
“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多么好呀。他把我们中国人不但要为祖国争光,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泱泱大国一定要为全世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大胆提出首先要改革体制:
1- 取消国家队。
凡重大国际比赛,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全国各省自治区可轮流参加。而且不准买外省去运动员入队。如有此情,不但要重罚还要重重处分有关人员,以保证全国各省区参与的积极性。
2- 积极参与国际乒联的各项改革。
首先是规则的改革。就目前的规则而言,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大改的空间。
比如发球,是否可设发球区(球台区和运动员站位区)、是否可设半分制,如发球直接得分只记0.5分;
是否可强调前三板之后裁判员才开始这局球的计分;
是否团体报名中强调必须有一位削球手,因为攻削大战更好看更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也可挽救现实练削球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
是否可把球再加大,记得前世乒联主席日本的荻村伊智朗先生,曾于1992年底,在中国亚运村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中日五十友好城市乒乓球邀请赛”,所有参赛人员不许带拍,由大会统一提供,球为44mm大球,当时的情景热闹非凡,精彩百出,组织者可谓是煞费心机。首先体现了公平,再就是44mm大球的使用,是为今天40mm大球在2000年正式启用取得了经验。今日我们仍深深地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为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 前世乒联主席荻村伊智朗先生,我们是否应该向他学习。
再就是,国家区委科研所应赶快研发出乒乓球台边线显示器,以区别啥样的球是真正的擦边球。我心中的改革还大大的有,以后慢慢道来。
记得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十年前曾说过,要把乒乓球打造成美国的NBA,我们翘首以盼。
乒乓球运动因于网球,源于英国,最终进入奥运大家庭。不论是技术研究、实际能力、产业平台、人才储备,各个方面中国都处在乒乓球运动的顶尖水平,未有思想意识还不入流。对于“将乒乓运动还给世界”这个命题,我们有能力、也有这个有责任去做!
马老师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