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认为刘国梁缺乏面对危情力挽狂澜的能力。
十多年前国手王皓打入奥运会男单决赛,适逢强劲对手韩国的柳成敏。王皓在领先的情况下,被柳成敏逆转,于冠军失之交臂,那一场球成了王皓的终身遗憾。事后,有人给王皓冠以“千年老二”的说法。还记得在比赛刚刚结束不一会儿,小舅子就从上海打来电话说,王皓输了,作为教练在场外指导的刘国梁显得很无奈,无奈,就是没有办法。他说,在最该叫停的时候他没有喊暂停,没给王皓及时的指导,出主意,太不应该了。这一点很多球迷都有同感。不过,也许当时他还年轻,算是一个理由。

王皓在参加奥运会前的一段时间,曾经连续14场击败柳成敏。时隔半个月的奥运会赛场上竟然输了,有些不可思议。那时我曾在网站上写过一篇文章的,大意是,王皓没有把自己的大脑变为“电脑”,就是储存信息的的意思,若把前14场比赛中的每一场总结出来几个赢球的方法储存起来,在这次比赛能用上,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时还没有意识到,刘国梁确确实实负有责任。

第二,至少在《乒乓世界》里,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
想学蔡振华,蔡振华首先在宏观上提出了“从双打突破”的战略,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精准的。在微观上观察到“我们输球不在反手而是输在正手上”,看结果从正手寻求突破更是行之有效。
第三,国乒在刘国梁掌印期间,出了不少不该出的“球德”问题。
张继科撕扯战袍、马龙跃上球台,直至2018中国公开赛罢赛,表面上给人国乒离了刘就不转了,实则是潜在风险的一次大暴露。我们球友曾有不少人因此大声疾呼:国家队不能成为个人的荣辱资产!

第四,忘记初心,扼杀创新。
他说王皓的反手直板横打是“不可推广的技术”,其反对的理由竟然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王皓的身体构造跟别人不一样”。我是直板爱好者,广大球迷中也直板者甚多,亚洲选手直握板世界高手也不胜枚举。“直板横打”起于刘国梁、提高于马琳、成熟于王皓。刘国梁在1992丰田杯用这种创新的方法战胜了一众欧洲选手夺冠一夜成名,在之后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却一板未用。马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用了4、5板。王皓对这项创新技术已非常娴熟的运用在比赛中,而且硕果累累,战绩不凡。

《乒乓世界》介绍,在许绍发当国乒总教练时,曾向吉林省队提出尽快培养出一个直拍横打的好苗子,王皓有幸被选中,后被输送到八一队,最后进了国家队,成为国乒“二王一马”统领十余年的灿烂时代。对于王皓直拍横打的威力,早有公论不必多言。不知道刘国梁“不可推广”的言论处于什么想法,令人费解。相较刘的前辈,忘记初心、扼杀创新这顶帽子还是有必要提醒的。
马老师 20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