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联邀请刘国梁出任WTT主席一职,其实有资格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世界乒坛首个大满贯得主不是刘,而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他不但战绩辉煌,形象也好好,人缘也不错。他曾与中国六代选手对阵,每次他出现在世界赛场时总有雷鸣般的掌声在迎接他。他曾退役四年后再次披上战袍又夺得世界冠军,刘好像没有这样的战绩。

白俄罗斯的萨姆索洛夫,今年已四十岁有余,仍代表俄罗斯征战世界乒坛。他的发球的标准度可称完美,赛场上极具绅士风度,偌大年纪世界排名仍在前三十名,令人敬佩。如果老萨能赴东京,那将是他第五次参加奥运会了,这可是一个不一般的世界纪录。还有德国的波尔,他是德国乒坛的中坚力量,欧洲12强人的领军人物。还有韩国的奥运冠军柳承敏,有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还担任着韩国乒协主席,他好像曾说过要竞争国际乒联主席。

虎视眈眈的日本乒坛,也曾为世界乒乓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1952年孟买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首次亮出了7毫米厚的海绵拍,凌厉无前的正手长抽突破欧洲削球的强固防守,获得第一个亚洲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直握法、胶皮、弧旋球技术、世界知名的蝴蝶产品都来自日本。 国际乒联第三任主席荻村伊智朗促成朝鲜联合进奥运贡献也不小。
一篇相关文章《世乒联+刘刘国梁=乒乓球要拼未来》一度广为流传。中国的徐寅生担任过国际乒联主席的,提议过小球改大球。总体上讲:乒乓球要拼的这个未来是什么?是个别队伍或个别选手的“更高更快更强”?是“人人乒乓处处乒乓”?是很多欧洲队伍“重新获得了”参加乒乓顶级赛事的兴趣?是不少体育产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效仿中国”把基础要求不高的乒乓球作为普及化的体育运动?

以比赛拼市场为世界乒坛求生存的WTT,担子不轻!
“WTT,是职业化改革的里程碑,旨在以运动员和球迷为核心,帮助国际乒联的赛事体系及商业体系做全面升级与改造,充分发挥乒乓球运动潜力,进一步推动乒乓球的世界影响力,从而在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马老师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