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1926年在德国成立,至今近百年。到目前为止的运转很流畅也很顺利。为什么,国际兵联要最近另行创立一个“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呢?
原因尽管有些复杂,如国际体育市场竞争加剧、商业收入增幅缓慢等。但我们不可否认的一定是,国际乒联一直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行的,曾为提高观赏性多次调整修改比赛有关的场景和规则,如要求赛场地面有颜色、球台由本来象征草地的绿色改为现今专属的蓝色、提出灯光色彩的要求、38mm小球改为40mm大球、21分制改为11分制等。

1999年8月,加拿大人沙拉拉在荷兰当选国际乒联主席,他一直把如何削弱中国队的夺冠实力当做自己任期内的头等大事,上任后不久就积极推行大球政策,使得球速变慢、旋转变慢,缩小选手差距。11分制改革、发球无遮挡、无机胶水也是沙拉拉的改革业绩。

沙拉拉认为中国乒协要冒着自己被击败的危险去帮助非中国选手提高技术。他说:“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有些协会想放弃参加世界顶级比赛,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和中国争夺奖牌。”他认为,奥运会的原则是“重在参与”,而当时的刘国梁等人认为,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应该是最高水平选手之间角力的舞台。沙拉拉时代,前者暂时战胜了后者。今天看起来,这些话可以再说给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首任主席刘国梁听听。

记得好象是在2015年,国际乒联曾提出“国际乒乓日”,现在恐怕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国际乒乓日”的口号是:“人人乒乓、处处乒乓”。当时我们几个球友还真的响应了,一起打完球还聚会了一下,表示大家要坚持下去哦,积极响应口号。后来在实践中大家觉得这口号提的太大了,让世界处处有乒乓、人人打乒乓,谁有这么大的号名力呀。再说,大多数人打乒乓,只是闲余时间活动活动身体、玩玩而已罢了。此事也就不了之。

说到“世界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现在乒乓球职业选手的数量不少,尤其在中国,更有一些人想把乒乓球做为终身职业来干。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有逾900万的乒乓球爱好者,这么大得群体,每人多花费100元的乒乓用品,就是9亿元得巨大市场。去年有一个省搞了一个“万人千台打乒乓”的活动,《乒乓世界》也报道了,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可是中国的强项啊!

“世界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和国际乒联CEO史蒂夫丹顿,是不是把乒乓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再崛起、再发展的保,压在了中国啦?
马老师 2020.10.9